主人公是魚禾,书名叫《尋找南河》,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文章,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
旁骛 旁骛
1
該戒煙了,我警告自己,當一種事物開始顯示出讓你欲罷不能的架勢,你就該控制和它的距離了。你不主動控制,就會被控制。任何一種令人着迷的東西都是旋渦,要在它們将要把你裹挾進去的時候果斷撤離。我把煙移到離工作台遠一些的地方,放進抽屜,上鎖,不讓自己伸手可及。胥江看着我做這一切,隻是笑,一言不發。然後,他拈起工作台上的zippo,咔嗒一聲打開。zippo的藍色火苗在點燃煙葉的一瞬間變成金黃。
如果胥江上午來,我會直接給他找幾本書,讓他到另一個房間去看。後來胥江就明白了,我上午喜歡一個人待着。唯有在上午,在每天太陽升起、陽光越來越強烈的這個時段我才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狀态。無論如何,陽光都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東西。它會激發你的興奮,在體内喚起某種不可知的雀躍感。太陽在升高,屋子裡越來越明亮。我感覺自己就像一株正在發生光合作用的植物。我用茶水一杯接一杯為自己灌溉。能量通過十指,通過鍵盤,源源不斷地輸入一份文檔。字裡行間氧分充足,又清新又遼闊。它在成長,它迅速長成我心中期待的模樣。這種狀态一般持續到午時過去。午時是我的本命時辰,我樂于讓自己在這個時辰處于生發狀态。偶爾我也試圖讓這種狀态向兩邊延伸,但一般是不成功的。我試過更早一點起床,結果是整個上午昏昏欲睡;而一旦午時過去,位于高層東戶的房子裡很快暗下來,光合停止,能量耗竭,下午就隻能用來睡覺。在午後睡眠是多麼安泰的享受啊。在不用上班的下午,我會睡到暮色降臨。睡眠猶如另一重陽光,猶如光合之後的暗反應。我睡飽了。屋子裡半明半暗,猶如陰陽交界。我喜歡在這種暧昧之色裡延宕一會兒,然後,這一株充滿能量的植物開始四處移動——洗漱,下樓走路,看書,看電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日三餐變成了兩餐。食欲似乎在衰退。這是唯一讓我覺得愉快的衰退。但對于其他方面的衰退,我也沒有格外不愉快。衰退是在注意力之外發生的,所以也無從不愉快。詹姆斯·伍德說,人隻有在回顧的時候才能看見故事,而當時,人僅僅是在事例中度過。這沒錯,我們的全部當下都陷在事例中,陷在零碎、沒有預見、沒有特别意義的事例中,我們經過某些時刻,漫不經心地做出某個決定,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重要。但當我們蓦然回首,才發覺原來事情在某個絲毫不曾引起注意的時刻已成定局。猶如億萬年前,藍藻呼出的氧氣無意間造成了大氣層,海底火山形成的白煙囪無意間造就了生命。我的一舉一動,由于時勢的推波助瀾,也會在某個瞬間,在我的注意力之外造就點什麼,或者毀壞點什麼。這樣的事一直在發生,隻不過我們未曾覺察罷了。
胥江會在午後一點準時把兩盤青椒牛肉炒面放在吧台上,再把我拖離工作台。
胥江來這裡為我做午餐有好一陣子了。并不是天天來。不時來,斷斷續續地,沒有規律,讓我覺得他總在這裡晃。有時候胥江會問,他不來的時候我會不會忘記吃飯。其實偶爾忘記吃飯也無所謂。我們吃飯已經吃得夠頻繁了。但是胥江說,飲食還是要規律。他覺得一個人不像大家一樣按時吃掉三餐有點不正常。胥江熱衷于讓我正常起來。他把我介紹到他那個正常的社交圈去。他們衣着規整,器宇軒昂。他們習慣于早睡早起,白天工作晚上休閑,習慣于周末晚上聚會喝醬香酒,談論各級官員任免的小道消息,吃少油少鹽新鮮淺加工的健康食品,比如茶餐,分例小火鍋,素齋。胥江到我這裡來聊天的時候面目家常,又松弛又沉默。我說,你和那個場上的胥江仿佛是兩個人。胥江說,他做過一次腦部檢查,檢查結果是,他的左右腦是彼此隔離的。
如果不是也聽别人說起過這樣的話,我會覺得他在發神經。但我還是感到不可思議,覺得這種話像個玩笑。但胥江說起這話時候的神情一點也不像在開玩笑。何況他又這麼正常。這意味着我面前的胥江有兩個大腦?進而,在我面前的這具身體裡面有兩個人,兩個胥江?我想起那些人格分裂題材的好萊塢電影。在一部影片中美國人讓二十四重人格擠進了一具軀殼。主演的角色轉換比變臉還神奇。那片子簡直要把我看瘋了。這種多靈一體的生命,算是一個人的分裂還是多個人的集合?是作為“他”還是“他們”?
但胥江跟異想天開的美國人不一樣。他從來不玩這麼瘋狂的遊戲。他的話至少讓我覺得可以信以為真。但如果左右腦同時在想着截然不同的事,或者對同一件事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斷,他也會跟自己戰鬥嗎?我想着這件事,打開鎖着煙的抽屜。我問,坐在這裡的胥江是右腦控制的胥江還是左腦控制的胥江?胥江回答,應該是全部的。他頓了頓,确定地說,坐在這裡的是全部的胥江。那麼是誰給出了這個答案,左腦還是右腦?我看着他笑。我心裡對什麼有所懷疑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微笑。這種微笑會被現場照片記錄下來,被說話的人看到。有一次,正在我這麼笑着的時候,有人把一塊小圓鏡子舉到我面前。我看到了自己的表情。雖然隻有一瞬間,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在别人說話的時候那樣微笑,的确有點不善良。每當我無端發笑,胥江也會局促不安。現在胥江盯着我,語帶愠怒:你不信,那就算了。
我開始吸今天第二支煙。說過要戒的,可是忍不住。我是個意志薄弱的人,我想。我總是在一種想法和自己的惰性之間搖擺不定。有時候我也覺得我的大腦裡面有兩重意志在糾纏——右腦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左腦卻不願意指揮手腳去實行。我對胥江解釋說,我隻是想不明白,有兩個胥江坐在我對面,卻依照一套邏輯跟我說話,這是怎麼回事?比如現在,你兩邊都在生氣嗎?胥江自己也點了一支煙。他狠狠地吸了一口,說,好像并不是……反正你也不信,算了,别這麼刨根問底的了。
旁骛
1
該戒煙了,我警告自己,當一種事物開始顯示出讓你欲罷不能的架勢,你就該控制和它的距離了。你不主動控制,就會被控制。任何一種令人着迷的東西都是旋渦,要在它們将要把你裹挾進去的時候果斷撤離。我把煙移到離工作台遠一些的地方,放進抽屜,上鎖,不讓自己伸手可及。胥江看着我做這一切,隻是笑,一言不發。然後,他拈起工作台上的zippo,咔嗒一聲打開。zippo的藍色火苗在點燃煙葉的一瞬間變成金黃。
如果胥江上午來,我會直接給他找幾本書,讓他到另一個房間去看。後來胥江就明白了,我上午喜歡一個人待着。唯有在上午,在每天太陽升起、陽光越來越強烈的這個時段我才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狀态。無論如何,陽光都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東西。它會激發你的興奮,在體内喚起某種不可知的雀躍感。太陽在升高,屋子裡越來越明亮。我感覺自己就像一株正在發生光合作用的植物。我用茶水一杯接一杯為自己灌溉。能量通過十指,通過鍵盤,源源不斷地輸入一份文檔。字裡行間氧分充足,又清新又遼闊。它在成長,它迅速長成我心中期待的模樣。這種狀态一般持續到午時過去。午時是我的本命時辰,我樂于讓自己在這個時辰處于生發狀态。偶爾我也試圖讓這種狀态向兩邊延伸,但一般是不成功的。我試過更早一點起床,結果是整個上午昏昏欲睡;而一旦午時過去,位于高層東戶的房子裡很快暗下來,光合停止,能量耗竭,下午就隻能用來睡覺。在午後睡眠是多麼安泰的享受啊。在不用上班的下午,我會睡到暮色降臨。睡眠猶如另一重陽光,猶如光合之後的暗反應。我睡飽了。屋子裡半明半暗,猶如陰陽交界。我喜歡在這種暧昧之色裡延宕一會兒,然後,這一株充滿能量的植物開始四處移動——洗漱,下樓走路,看書,看電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日三餐變成了兩餐。食欲似乎在衰退。這是唯一讓我覺得愉快的衰退。但對于其他方面的衰退,我也沒有格外不愉快。衰退是在注意力之外發生的,所以也無從不愉快。詹姆斯·伍德說,人隻有在回顧的時候才能看見故事,而當時,人僅僅是在事例中度過。這沒錯,我們的全部當下都陷在事例中,陷在零碎、沒有預見、沒有特别意義的事例中,我們經過某些時刻,漫不經心地做出某個決定,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重要。但當我們蓦然回首,才發覺原來事情在某個絲毫不曾引起注意的時刻已成定局。猶如億萬年前,藍藻呼出的氧氣無意間造成了大氣層,海底火山形成的白煙囪無意間造就了生命。我的一舉一動,由于時勢的推波助瀾,也會在某個瞬間,在我的注意力之外造就點什麼,或者毀壞點什麼。這樣的事一直在發生,隻不過我們未曾覺察罷了。
胥江會在午後一點準時把兩盤青椒牛肉炒面放在吧台上,再把我拖離工作台。
胥江來這裡為我做午餐有好一陣子了。并不是天天來。不時來,斷斷續續地,沒有規律,讓我覺得他總在這裡晃。有時候胥江會問,他不來的時候我會不會忘記吃飯。其實偶爾忘記吃飯也無所謂。我們吃飯已經吃得夠頻繁了。但是胥江說,飲食還是要規律。他覺得一個人不像大家一樣按時吃掉三餐有點不正常。胥江熱衷于讓我正常起來。他把我介紹到他那個正常的社交圈去。他們衣着規整,器宇軒昂。他們習慣于早睡早起,白天工作晚上休閑,習慣于周末晚上聚會喝醬香酒,談論各級官員任免的小道消息,吃少油少鹽新鮮淺加工的健康食品,比如茶餐,分例小火鍋,素齋。胥江到我這裡來聊天的時候面目家常,又松弛又沉默。我說,你和那個場上的胥江仿佛是兩個人。胥江說,他做過一次腦部檢查,檢查結果是,他的左右腦是彼此隔離的。
如果不是也聽别人說起過這樣的話,我會覺得他在發神經。但我還是感到不可思議,覺得這種話像個玩笑。但胥江說起這話時候的神情一點也不像在開玩笑。何況他又這麼正常。這意味着我面前的胥江有兩個大腦?進而,在我面前的這具身體裡面有兩個人,兩個胥江?我想起那些人格分裂題材的好萊塢電影。在一部影片中美國人讓二十四重人格擠進了一具軀殼。主演的角色轉換比變臉還神奇。那片子簡直要把我看瘋了。這種多靈一體的生命,算是一個人的分裂還是多個人的集合?是作為“他”還是“他們”?
但胥江跟異想天開的美國人不一樣。他從來不玩這麼瘋狂的遊戲。他的話至少讓我覺得可以信以為真。但如果左右腦同時在想着截然不同的事,或者對同一件事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斷,他也會跟自己戰鬥嗎?我想着這件事,打開鎖着煙的抽屜。我問,坐在這裡的胥江是右腦控制的胥江還是左腦控制的胥江?胥江回答,應該是全部的。他頓了頓,确定地說,坐在這裡的是全部的胥江。那麼是誰給出了這個答案,左腦還是右腦?我看着他笑。我心裡對什麼有所懷疑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微笑。這種微笑會被現場照片記錄下來,被說話的人看到。有一次,正在我這麼笑着的時候,有人把一塊小圓鏡子舉到我面前。我看到了自己的表情。雖然隻有一瞬間,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在别人說話的時候那樣微笑,的确有點不善良。每當我無端發笑,胥江也會局促不安。現在胥江盯着我,語帶愠怒:你不信,那就算了。
我開始吸今天第二支煙。說過要戒的,可是忍不住。我是個意志薄弱的人,我想。我總是在一種想法和自己的惰性之間搖擺不定。有時候我也覺得我的大腦裡面有兩重意志在糾纏——右腦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左腦卻不願意指揮手腳去實行。我對胥江解釋說,我隻是想不明白,有兩個胥江坐在我對面,卻依照一套邏輯跟我說話,這是怎麼回事?比如現在,你兩邊都在生氣嗎?胥江自己也點了一支煙。他狠狠地吸了一口,說,好像并不是……反正你也不信,算了,别這麼刨根問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