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6 6
我從最高的架子上抽出幾本書,關于陸渾。它們塵封已久。灰塵在斜射入屋的光線裡蓬勃蕩起。我被嗆了一下。這種混合着陽光暴曬氣息的黴味,紙頁和油墨若有若無的陳香,讓人有一刹那的恍惚和凝滞,仿佛嘀嗒而逝的時間被掀開一道縫隙,這些陳年舊氣便從縫隙裡噗噗湧出。
陸渾是一個小小的古國,位置就在豫西。那小國的位置在秦嶺東端伏牛山邊緣的低山區,是兩晉時代從河西走廊以西遷徙過來的陸渾戎政權。我記得幾年前驅車到黃河源去,路過這片低山區的時候,有人提到過這個名字——陸渾。他斷斷續續講了許多和陸渾有關的故事。可惜我心不在焉,那些話耳邊風般吹過,僅留下了這個曾反複出現的名字。
胥江扶着梯子,雖然人字梯根本不用扶。他看我的眼神裡滿是失落和迫切,仿佛有什麼心事難以啟齒。我從梯子上下來,放下書。我手上滿是灰塵。我心裡也有一種莫名的失落和迫切。面前的胥江像一堵牆壁,很厚,很結實。我對這樣的人懷有由來已久的親切,和面對我自己的鏡像一樣。我覺得我熱愛他,熱愛他們,在悲從中來的一瞬間,我的情意濃烈而滿含慚愧,這熱愛裡面有某種難以搖撼的東西——似乎我在愛着自己的骨肉,自己的血液,自己的每一種念頭,以及種種念頭在電腦頁面上的鋪展,既誠實無欺,又羞于示人。就像熱愛生命本身。但我并不願因此陷入任何形式的作繭自縛或相互掣肘。
是的。我從未如此信賴我的孤獨。
胥江是怎麼想到了陸渾,我不知道。我也習慣了不打探。或許純屬偶然,我想,至少我們想到了一塊兒:去看看陸渾故地。
陸渾古國在地面上已無蹤迹。當然也可以說它的地塊還在。這一片開闊的内陸湖還沿用着“陸渾”舊稱。它在伏牛山、魯山和嵩山的圍合之中,是一片巨大的山中窪地。胥江的幾個朋友陪我們看湖。他們知道我來,還特地請了一位熟悉當地曆史的專家來講陸渾故事。
“陸渾”原是古瓜州一個遊牧部落的名字,在詞源上的意義無可考究,當是戎語音譯。陸渾戎在西周初年遷至陝西秦嶺以北,後又遷至今豫西伊川。陸渾内遷原因不詳。這個小小的諸侯國,雖然名義上是周的子國,但内遷之後,處于晉楚兩強對峙的夾縫地帶,左支右绌不得周全,終究沒有逃過弱肉強食的命運。最後,晉國跟陸渾玩了一回貓捉老鼠的遊戲。晉頃公先派大夫赴周,請祭雒水(今洛水)三塗(山名,今洛陽嵩縣西北),獲周王允準後又請陸渾陪祭。陸渾哪敢不從,乖乖帶了人馬趕去陪同。就這樣,國君和軍隊全到了晉軍勢力範圍之内。晉軍一擡手就把陸渾收拾了。在我的印象裡,這個小小的古國跟同樣弱小的古郐國一樣,帶有濃郁的悲劇色調。
在陸渾湖上,東道主們頻頻跟我碰杯。我端起酒杯,細品那杯“陸渾陳釀”。酒糟的香氣與火氣尚未消減,酒勁霸道,有點駕馭不住。胥江從我手上拿過酒杯,攔道,你最近狀态不好,别喝了。胥江的手像棉花似的,厚且溫軟。但我還是想起了那雙鐵鉗般的手——它魚刺一樣鲠在喉頭,讓我連連嗆咳。那無拘無束的野人啊,什麼樣的雪山才能盛得下他?那樣的去路上都有過什麼?都有過什麼,曾被俗常時日裡的灰塵重重覆蓋,有一天陡然從我們的視野裡抽身,終于不知去向?我推開胥江的手,喝下一杯,又喝下一杯。胥江把棉花似的大手放在我後腦勺上。喝吧,胥江說,你受得住,那就喝吧。
陸渾湖在蒼茫暮色裡顯得無邊無際。但我知道,我對面的湖岸,是九臯山,山那邊就是陸渾古國的城池遺址。這裡不知道建立過多少城池,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場厮殺。層層疊疊的建設與破壞,如今都埋在了地下。一切順逆悲喜皆被遮蔽,不知所起,不知所終。
6
我從最高的架子上抽出幾本書,關于陸渾。它們塵封已久。灰塵在斜射入屋的光線裡蓬勃蕩起。我被嗆了一下。這種混合着陽光暴曬氣息的黴味,紙頁和油墨若有若無的陳香,讓人有一刹那的恍惚和凝滞,仿佛嘀嗒而逝的時間被掀開一道縫隙,這些陳年舊氣便從縫隙裡噗噗湧出。
陸渾是一個小小的古國,位置就在豫西。那小國的位置在秦嶺東端伏牛山邊緣的低山區,是兩晉時代從河西走廊以西遷徙過來的陸渾戎政權。我記得幾年前驅車到黃河源去,路過這片低山區的時候,有人提到過這個名字——陸渾。他斷斷續續講了許多和陸渾有關的故事。可惜我心不在焉,那些話耳邊風般吹過,僅留下了這個曾反複出現的名字。
胥江扶着梯子,雖然人字梯根本不用扶。他看我的眼神裡滿是失落和迫切,仿佛有什麼心事難以啟齒。我從梯子上下來,放下書。我手上滿是灰塵。我心裡也有一種莫名的失落和迫切。面前的胥江像一堵牆壁,很厚,很結實。我對這樣的人懷有由來已久的親切,和面對我自己的鏡像一樣。我覺得我熱愛他,熱愛他們,在悲從中來的一瞬間,我的情意濃烈而滿含慚愧,這熱愛裡面有某種難以搖撼的東西——似乎我在愛着自己的骨肉,自己的血液,自己的每一種念頭,以及種種念頭在電腦頁面上的鋪展,既誠實無欺,又羞于示人。就像熱愛生命本身。但我并不願因此陷入任何形式的作繭自縛或相互掣肘。
是的。我從未如此信賴我的孤獨。
胥江是怎麼想到了陸渾,我不知道。我也習慣了不打探。或許純屬偶然,我想,至少我們想到了一塊兒:去看看陸渾故地。
陸渾古國在地面上已無蹤迹。當然也可以說它的地塊還在。這一片開闊的内陸湖還沿用着“陸渾”舊稱。它在伏牛山、魯山和嵩山的圍合之中,是一片巨大的山中窪地。胥江的幾個朋友陪我們看湖。他們知道我來,還特地請了一位熟悉當地曆史的專家來講陸渾故事。
“陸渾”原是古瓜州一個遊牧部落的名字,在詞源上的意義無可考究,當是戎語音譯。陸渾戎在西周初年遷至陝西秦嶺以北,後又遷至今豫西伊川。陸渾内遷原因不詳。這個小小的諸侯國,雖然名義上是周的子國,但内遷之後,處于晉楚兩強對峙的夾縫地帶,左支右绌不得周全,終究沒有逃過弱肉強食的命運。最後,晉國跟陸渾玩了一回貓捉老鼠的遊戲。晉頃公先派大夫赴周,請祭雒水(今洛水)三塗(山名,今洛陽嵩縣西北),獲周王允準後又請陸渾陪祭。陸渾哪敢不從,乖乖帶了人馬趕去陪同。就這樣,國君和軍隊全到了晉軍勢力範圍之内。晉軍一擡手就把陸渾收拾了。在我的印象裡,這個小小的古國跟同樣弱小的古郐國一樣,帶有濃郁的悲劇色調。
在陸渾湖上,東道主們頻頻跟我碰杯。我端起酒杯,細品那杯“陸渾陳釀”。酒糟的香氣與火氣尚未消減,酒勁霸道,有點駕馭不住。胥江從我手上拿過酒杯,攔道,你最近狀态不好,别喝了。胥江的手像棉花似的,厚且溫軟。但我還是想起了那雙鐵鉗般的手——它魚刺一樣鲠在喉頭,讓我連連嗆咳。那無拘無束的野人啊,什麼樣的雪山才能盛得下他?那樣的去路上都有過什麼?都有過什麼,曾被俗常時日裡的灰塵重重覆蓋,有一天陡然從我們的視野裡抽身,終于不知去向?我推開胥江的手,喝下一杯,又喝下一杯。胥江把棉花似的大手放在我後腦勺上。喝吧,胥江說,你受得住,那就喝吧。
陸渾湖在蒼茫暮色裡顯得無邊無際。但我知道,我對面的湖岸,是九臯山,山那邊就是陸渾古國的城池遺址。這裡不知道建立過多少城池,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場厮殺。層層疊疊的建設與破壞,如今都埋在了地下。一切順逆悲喜皆被遮蔽,不知所起,不知所終。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