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4 4
在某個時段我隻願意看理性貫徹的讀物。在另一個時段我喜歡和地中海東岸有關的一切,無論是舊約還是民謠,是虛構還是記錄。那種原因不明的熱愛就像潮汐,漲落都有規律。而現在,像餓極了要進食一樣,我分外想知道人作為一個物種的來龍去脈。于是書桌上堆摞起曾經看過以及沒有看過的關于人的曆史:從宇宙到量子,從人猿到上帝。
胥江把一瓯羹放在那摞書旁邊。入冬以後,胥江在每天午後的一餐裡加了一道白菜豆腐羹。我偶爾會突然感覺到餓。一貫的血糖偏低使我一旦饑餓就雙手抖顫全無吃相。真是幸運,我喜歡的男人都有一手好廚藝。我吃得狼吞虎咽。胥江看看那些書又看看我,歎了口氣——很輕,但我聽到了。胃口不錯,胥江說,太陽很好,回頭出去走走吧。我收拾碗碟,說,好。胥江說,要是你願意走遠一點,咱們去看看陸渾湖。我說好。胥江靠在窗邊,看着我洗碗。胥江給自己點了一支煙。我喜歡的男人啊,他們都是煙鬼。
消化一本書的過程跟消化一碗白菜豆腐羹差不多。有些營養進入血液,有些纖維清掃垃圾。有吸收也有排洩。吸收意味着有一方此前混沌未明的地界被照亮,排洩則意味着你意識到之前保持多年的某種印象,它的基礎動搖或崩塌了。仿佛這種代謝永遠不會停止,直到作為讀者的你失去代謝能力。
關于人,關于我們這種人所隸屬的生物種類,慣有的印象也會在書籍的搖撼中崩塌。我們其實和其他動物一樣,和牛馬、魚蝦、壁虎一樣,有過不止一脈先祖。我們作為衆多的雜種之一,可能還有智人之外的祖先。我常常想,梁奚這樣的人和我可能不是一個物種。我是智人的後裔,他呢,也許是種屬滅絕中幸存下來的尼安德特人,他的族人高大勇猛,好動,四肢發達,善于不依靠工具生存。而我四體不勤,偏愛動腦,總是要尋求助力。因為來曆不同,我們不可能有骨血融合的深情。
有時候我放下一本已經讀完的書,會蓦然想到它們的神奇。書中的非物質因子正如不可見的空氣,在生活場域之内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它們是怎樣形成的,曾經經過了什麼空間什麼人?是否也不可避免地被冷待過?是否造就過什麼,毀壞過什麼?偶爾想起梁奚躺在沙發上捧起一本書的樣子。唯有看書這一件事能讓他安靜下來。否則他會像一條惶惶不安的狗一直動來動去。他下樓,購物,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上樓,嘩啦嘩啦手洗衣服,咣咣當當拖地。他在屋子裡東敲敲西敲敲。他不厭其煩地做菜,七碟八碗,叮叮咚咚擺滿餐桌。總之他一直在眼前晃來晃去,弄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聲響。
為了讓他安靜下來,我隻好不停地向他推薦最近看過的書。他見聞駁雜,閱讀不拘一格。不要妄想随便拿一本不靠譜的書蒙他。他卧在長沙發上像一條暫時松懈下來的狼狗。他看得極快。兩個小時過去了,有時候時間更短,一本書在他手裡已經被翻得皺皺巴巴。我總覺得這無疑是淺嘗辄止的速度,是所謂的浏覽。但他又能精确地評點,順口說出其中的某段原文或引言。就像揀茶工把一大堆茶葉迅速分出優劣,這樣的閱讀速度靠的也是熟能生巧。事實上我也比很多人的閱讀速度快。我已經習慣于同時“吞掉”一批同類的書。現在,與《遊隼》同時“吞掉”的有《沙鄉年鑒》《寂靜的春天》《賽爾伯恩博物志》《林中水滴》《沿河行》之類。但是梁奚“吞掉”一摞書的速度還是讓我目瞪口呆。
對這樣的人而言,任何一所房子,任何一種日常生活,任何一個圈子,都太小了。也許,唯有他最終投身其中的、仿佛無窮無盡的雪山,體量才與他匹配。
在我的理解中,這種無窮無盡也含有無數的重複,了解它們的時候可以合并同類項,約分,做因式分解。不需要看遍每一棵樹,每一隻林鴿,每一條魚,每一道源流難辨的江河,我們依然會整全地了解自然。因而我常常懷疑不加選擇地親臨現場的意義,懷疑繁複記述的意義。太原始,原始得毫無必要,盡管我們可以為這種繁複找個借口——比如美是複雜的,不厭其煩。對于大規模同類反複的事物,能用乘法或乘方,就沒有必要再用加法。結繩記事的原始美感,往往被笨重的方法所累,因而會喪失令人從中獲得快感的魅力。
其實虛構也是一樣。每當我來一次合并同類項的閱讀,每當我用一兩個下午把它們成批地“吞掉”,我會慚愧這樣閱讀太功利,似乎書寫的美意被辜負了。而如果不這樣,我會感到我的注意力正在被這種重複所浪費。即使對特别耐消化的硬貨,我的閱讀也越來越快。我漸漸習慣于一眼撮其精要。猶如驅車上路,走過的路多了,就沒有所謂生路了,而車輛也成為手腳,起止疾徐,直行彎轉,全部憑借直覺,不需要經過煩瑣的信号傳遞。
新宋體漢字在紙頁上組合出無窮的意思。字裡行間猶如小巷。走在其中你會不斷遇到熟識的面孔。越來越多的熟面孔一晃而過。你健步如飛。常常有某種走進了同一條巷子的錯覺。有太多巷子面目相像。走着走着,便會心生惶恐:會不會有一天,你發現所有的巷子不過是同一條巷子,而你不過是在重複穿過?還是這些面孔,還是這些聲音,這些光斑,這些苔藓覆蓋的牆壁。任何路的盡頭都是荒蕪。回頭看看,這一世的莽撞沖突,山重水複,忐忑疑慮,心驚肉跳,豁然開朗,隻不過是在一片小小的迷宮裡團團轉。會不會有那麼一刻,所有讀過的書都在瞬間化為煙塵,正如讀書的你本身,再精心修煉,也不過是一步步趨向于零,像那條老黑狗一樣化為無?
4
在某個時段我隻願意看理性貫徹的讀物。在另一個時段我喜歡和地中海東岸有關的一切,無論是舊約還是民謠,是虛構還是記錄。那種原因不明的熱愛就像潮汐,漲落都有規律。而現在,像餓極了要進食一樣,我分外想知道人作為一個物種的來龍去脈。于是書桌上堆摞起曾經看過以及沒有看過的關于人的曆史:從宇宙到量子,從人猿到上帝。
胥江把一瓯羹放在那摞書旁邊。入冬以後,胥江在每天午後的一餐裡加了一道白菜豆腐羹。我偶爾會突然感覺到餓。一貫的血糖偏低使我一旦饑餓就雙手抖顫全無吃相。真是幸運,我喜歡的男人都有一手好廚藝。我吃得狼吞虎咽。胥江看看那些書又看看我,歎了口氣——很輕,但我聽到了。胃口不錯,胥江說,太陽很好,回頭出去走走吧。我收拾碗碟,說,好。胥江說,要是你願意走遠一點,咱們去看看陸渾湖。我說好。胥江靠在窗邊,看着我洗碗。胥江給自己點了一支煙。我喜歡的男人啊,他們都是煙鬼。
消化一本書的過程跟消化一碗白菜豆腐羹差不多。有些營養進入血液,有些纖維清掃垃圾。有吸收也有排洩。吸收意味着有一方此前混沌未明的地界被照亮,排洩則意味着你意識到之前保持多年的某種印象,它的基礎動搖或崩塌了。仿佛這種代謝永遠不會停止,直到作為讀者的你失去代謝能力。
關于人,關于我們這種人所隸屬的生物種類,慣有的印象也會在書籍的搖撼中崩塌。我們其實和其他動物一樣,和牛馬、魚蝦、壁虎一樣,有過不止一脈先祖。我們作為衆多的雜種之一,可能還有智人之外的祖先。我常常想,梁奚這樣的人和我可能不是一個物種。我是智人的後裔,他呢,也許是種屬滅絕中幸存下來的尼安德特人,他的族人高大勇猛,好動,四肢發達,善于不依靠工具生存。而我四體不勤,偏愛動腦,總是要尋求助力。因為來曆不同,我們不可能有骨血融合的深情。
有時候我放下一本已經讀完的書,會蓦然想到它們的神奇。書中的非物質因子正如不可見的空氣,在生活場域之内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它們是怎樣形成的,曾經經過了什麼空間什麼人?是否也不可避免地被冷待過?是否造就過什麼,毀壞過什麼?偶爾想起梁奚躺在沙發上捧起一本書的樣子。唯有看書這一件事能讓他安靜下來。否則他會像一條惶惶不安的狗一直動來動去。他下樓,購物,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上樓,嘩啦嘩啦手洗衣服,咣咣當當拖地。他在屋子裡東敲敲西敲敲。他不厭其煩地做菜,七碟八碗,叮叮咚咚擺滿餐桌。總之他一直在眼前晃來晃去,弄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聲響。
為了讓他安靜下來,我隻好不停地向他推薦最近看過的書。他見聞駁雜,閱讀不拘一格。不要妄想随便拿一本不靠譜的書蒙他。他卧在長沙發上像一條暫時松懈下來的狼狗。他看得極快。兩個小時過去了,有時候時間更短,一本書在他手裡已經被翻得皺皺巴巴。我總覺得這無疑是淺嘗辄止的速度,是所謂的浏覽。但他又能精确地評點,順口說出其中的某段原文或引言。就像揀茶工把一大堆茶葉迅速分出優劣,這樣的閱讀速度靠的也是熟能生巧。事實上我也比很多人的閱讀速度快。我已經習慣于同時“吞掉”一批同類的書。現在,與《遊隼》同時“吞掉”的有《沙鄉年鑒》《寂靜的春天》《賽爾伯恩博物志》《林中水滴》《沿河行》之類。但是梁奚“吞掉”一摞書的速度還是讓我目瞪口呆。
對這樣的人而言,任何一所房子,任何一種日常生活,任何一個圈子,都太小了。也許,唯有他最終投身其中的、仿佛無窮無盡的雪山,體量才與他匹配。
在我的理解中,這種無窮無盡也含有無數的重複,了解它們的時候可以合并同類項,約分,做因式分解。不需要看遍每一棵樹,每一隻林鴿,每一條魚,每一道源流難辨的江河,我們依然會整全地了解自然。因而我常常懷疑不加選擇地親臨現場的意義,懷疑繁複記述的意義。太原始,原始得毫無必要,盡管我們可以為這種繁複找個借口——比如美是複雜的,不厭其煩。對于大規模同類反複的事物,能用乘法或乘方,就沒有必要再用加法。結繩記事的原始美感,往往被笨重的方法所累,因而會喪失令人從中獲得快感的魅力。
其實虛構也是一樣。每當我來一次合并同類項的閱讀,每當我用一兩個下午把它們成批地“吞掉”,我會慚愧這樣閱讀太功利,似乎書寫的美意被辜負了。而如果不這樣,我會感到我的注意力正在被這種重複所浪費。即使對特别耐消化的硬貨,我的閱讀也越來越快。我漸漸習慣于一眼撮其精要。猶如驅車上路,走過的路多了,就沒有所謂生路了,而車輛也成為手腳,起止疾徐,直行彎轉,全部憑借直覺,不需要經過煩瑣的信号傳遞。
新宋體漢字在紙頁上組合出無窮的意思。字裡行間猶如小巷。走在其中你會不斷遇到熟識的面孔。越來越多的熟面孔一晃而過。你健步如飛。常常有某種走進了同一條巷子的錯覺。有太多巷子面目相像。走着走着,便會心生惶恐:會不會有一天,你發現所有的巷子不過是同一條巷子,而你不過是在重複穿過?還是這些面孔,還是這些聲音,這些光斑,這些苔藓覆蓋的牆壁。任何路的盡頭都是荒蕪。回頭看看,這一世的莽撞沖突,山重水複,忐忑疑慮,心驚肉跳,豁然開朗,隻不過是在一片小小的迷宮裡團團轉。會不會有那麼一刻,所有讀過的書都在瞬間化為煙塵,正如讀書的你本身,再精心修煉,也不過是一步步趨向于零,像那條老黑狗一樣化為無?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