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叫佚名的是《我請客吃飯,大學舍友竟想強制我扶貧》,本的作者是佚名最新写的,书中人物感情描写生动形象,主要讲述了:...
第8章 方小雨家境一般,但人很善良。
她從不在意我用什麼牌子的東西,也不會因為我請客而覺得欠我什麼。
“友誼應該是平等的。”她說,“不是施舍,也不是報恩。”
我第一次交到了真正的朋友。
周末的時候,我去了商場。
看中了一條項鍊,五萬塊。
收銀員小心翼翼地看着我:“小姐,您确定嗎?”
“确定。”
買昂貴的東西取悅自己,這個習慣我沒打算改。
但這次不一樣了。
以前我買東西,是為了證明什麼。
現在我買東西,純粹是為了開心。
與他人無關。
那筆追回來的錢,我沒有全部留下。
我聯系了正規的教育基金會,以匿名的方式設立了一個助學項目。
專門幫助那些真正貧困的學生。
不是蘇曉冉那種僞裝的貧困。
是真正吃不飽飯,買不起文具的貧困。
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很驚訝:“您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覺悟。”
我沒說話。
我隻是想讓這些錢,去到該去的地方。
而不是被貪婪的人浪費。
晚上回到家,我打開電腦。
開始把這段經曆寫成故事。
我寫蘇曉冉的虛僞。
寫蘇曉雯的惡毒。
寫蘇曉雯的惡毒。
寫那個家庭扭曲的價值觀。
寫完後,我發表在了網絡上。
标題叫《善意綁架》。
很快就有了回複。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室友。”
“感謝分享,讓我看清了身邊的人。”
“有錢就是原罪嗎?憑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分享自己的經曆。
原來被“善意綁架”的人,并不隻有我一個。
我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很多隐藏的惡意。
那些藏在“友誼”、“同情”、“互助”背後的貪婪和嫉妒。
手機響了,是個陌生号碼。
“林薇嗎?我是蘇曉冉的同學。”
“嗯。”
“你知道嗎?蘇曉冉在看守所裡哭得眼睛都腫了。她說她錯了,求你原諒她。”
我笑了:“然後呢?”
“你就不能大度一點嗎?同學一場……”
我挂了電話。
過了一會兒,手機又響了。
這次我直接關機了。
我不想再聽任何人為他們開脫。
不想再聽任何人試圖道德綁架我。
我站起身,走到鏡子前。
鏡子裡的女孩,眼神堅定,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