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能量屏障轰然碎裂,化作漫天紫色光点消散。但就在此时,通道两侧的墙壁突然裂开,八台通体黑色的机械守卫从暗格中冲出——它们身高五米,由未知合金打造,头部是椭圆形的红色传感器,手臂是闪烁着寒光的能量刃,背部装有小型能量炮,正是外星文明留下的内部防御机械。
“是机械守卫!”李然惊呼,“能量反应极强,远超辐射蠕虫!”
机械守卫没有任何犹豫,红色传感器锁定目标后,立即发起攻击。能量刃劈出一道道红色能量斩,背部能量炮射出密集的能量弹,通道内瞬间布满致命的攻击轨迹。
“启动重型能量护盾!”张海峰下令,十台机甲迅速组成防御阵型,淡蓝色的护盾交织成网,挡住了第一轮攻击。“轰!”能量斩和能量弹击中护盾,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护盾能量值瞬间下降了20%。
“这些机械守卫的攻击功率达到了10^14焦耳,护盾撑不了多久!”技术官快速分析数据,“它们的弱点可能在头部的红色传感器,那里是能量接收核心!”
“集中火力攻击传感器!”张海峰操控机甲,量子纠缠能量炮精准命中一台机械守卫的头部。红光闪烁,机械守卫的动作停顿了半秒,但传感器外部的合金外壳异常坚硬,能量炮只留下一个浅坑。
“用离子切割刃!”张海峰果断下令,操控机甲侧身避开能量斩,同时加速冲向一台机械守卫,离子切割刃带着淡蓝色的光芒,狠狠劈向其头部传感器。
“嗤啦!”离子切割刃切开合金外壳,红色传感器被瞬间摧毁。机械守卫的动作彻底停滞,身体失去平衡,轰然倒地,随后逐渐冷却,失去了所有能量反应。
“有效!”队员们士气大振,纷纷效仿,机甲们分工协作:部分负责吸引火力,部分绕后攻击机械守卫的传感器。但机械守卫的战术极为灵活,它们迅速调整阵型,两两一组,互相掩护,能量攻击愈发密集。
一台机甲躲避不及,护盾被能量刃劈碎,机甲的右腿被直接斩断,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队员受伤!机甲受损!”
“掩护他撤离!”张海峰大喊,三台机甲立刻挡在受损机甲前方,能量炮和离子切割刃交替攻击,为其争取撤退时间。受损机甲在队友的掩护下,艰难地退至通道入口处,启动应急修复系统。
战斗持续了二十分钟,小队付出了两台机甲受损的代价,终于摧毁了所有机械守卫。通道内散落着机械守卫的残骸,紫色的能量液流淌在地面上,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整理装备,检查能量储备!”张海峰喘了口气,机甲的能量护盾已降至35%,量子纠缠能量炮的弹药也消耗了一半。“还有最后一道防御节点,必须尽快抵达核心区域!”
小队休整五分钟后,继续向通道深处推进。剩余的防御节点比之前更为薄弱,在相位破解器和能量炮的联合攻击下,很快被突破。穿过通道尽头的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直径约百米,顶部是璀璨的星空穹顶(疑似能量模拟的虚拟景象),大厅中央矗立着一根直径十米的巨型能量柱,紫色的星核晶能量在柱体内翻滚流动,散发着强大的能量波动。
能量柱周围分布着六个环形控制台,台上布满了复杂的纹路和按钮,控制台之间由紫色的能量管线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循环系统。大厅的墙壁上刻满了奇异的图案,像是某种星图,又像是外星文明的文字。
“这就是能量塔的核心区域!”陈院士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能量柱应该是整个能量塔的动力核心,周围的控制台是控制模块,墙壁上的图案可能是星际坐标或技术公式!”
队员们立刻分散行动:张海峰带领四名队员警戒周围,防止出现新的危险;李然带领其余队员,用能量共鸣探测器采集能量柱的结构数据,同时操作控制台,尝试获取控制权限;两名队员则负责拍摄墙壁上的图案,传回指挥中心进行解析。
李然的机甲靠近环形控制台,手指触碰台上的纹路。瞬间,控制台亮起淡蓝色的光芒,一道虚拟全息影像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由能量构成的外星生物虚影,身形修长,头部有三只发光的眼睛,正用一种陌生的频率发出声波。
“是外星文明的全息留言!”陈院士激动地大喊,“启动语言解析系统,尝试转化为人类能理解的信息!”
超级计算机“盘古”开始高速运算,分析外星生物的声波频率和语义逻辑。与此同时,李然发现控制台的纹路与之前从废土界带回的遗迹碎片完全吻合,他尝试按照能量塔的振动频率,按压台上的按钮。
“咔嚓!”按下第三个按钮后,能量柱的能量波动突然变得平稳,一道淡蓝色的能量光束从能量柱顶部射出,在大厅中央形成一个三维星图。星图上标注着无数闪烁的光点,其中一个光点被特别标注,旁边还有一串复杂的数字。
“是星际坐标!”陈院士惊呼,“这个坐标指向的区域,距离地球约2.3光年,很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母星或殖民星球!”
就在这时,能量共鸣探测器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显示能量柱底部的能量波动异常增强。“不好!能量柱的能量正在急剧聚集,可能会发生爆炸!”李然大喊。
张海峰脸色一变:“立刻停止采集,全员撤离!”
队员们迅速集结,朝着通道入口撤退。但此时,大厅的石门突然关闭,能量柱周围的控制台同时亮起红光,墙壁上的星图开始扭曲,紫色的能量波动变得狂暴起来。
“石门被锁死了!”
“是我们触发了最后的防御机制!”陈院士的声音带着焦急,“能量柱正在过载,十分钟后就会爆炸!必须找到紧急出口!”
张海峰操控机甲的量子雷达,快速扫描整个大厅。“发现了!能量柱后方有一个隐蔽通道!”他指着能量柱后侧的一个狭小入口,那里的墙壁与其他地方不同,没有任何图案和纹路。
小队迅速冲向隐蔽通道,此时能量柱的能量波动已达到峰值,紫色的能量液从柱体表面溢出,地面开始剧烈震动。“快!再快一点!”
当最后一名队员冲进隐蔽通道时,能量柱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巨大的能量冲击波席卷整个大厅,通道顶部的石块纷纷掉落。小队在震动中快速前进,身后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能量波动如同潮水般追击而来。
不知跑了多久,小队终于冲出隐蔽通道,回到了废土界的辐射沙漠中。回头望去,四座能量塔在剧烈的爆炸中轰然倒塌,扬起漫天沙尘,淡紫色的能量蘑菇云直冲天际。
“数据采集完成了吗?”张海峰气喘吁吁地问道。
“核心数据都已采集!包括能量放大系统的完整结构、控制模块的操作逻辑,还有那个星际坐标!”李然回应道,“虽然能量塔毁了,但我们拿到了最关键的技术!”
张海峰松了口气,下令道:“全员撤退,返回青穹界!”
小队的机甲在辐射沙漠中疾驰,身后的能量塔残骸逐渐被沙尘掩埋。当他们穿过界门,回到青穹界军事基地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次探索虽然惊险,但收获巨大。
指挥中心内,林砚、赵卫东、陈院士看着传回的核心数据和星际坐标,脸上满是兴奋和震撼。“能量塔的能量放大技术,能将星核晶的能量提升十倍以上!”陈院士激动地说道,“有了这项技术,我们的曲率引擎转化率能突破99.8%,星际航行的速度能提升至0.8倍光速!”
赵卫东补充道:“那个星际坐标更是价值连城,它为我们打开了星际探索的大门。只要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就能前往2.3光年外的区域,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文明。”
林砚的目光落在星际坐标上,眼神深邃:“这只是一个开始。M国、E国、R国的反制行动不会停止,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战斗力和生产力。接下来,科研部全力解析核心数据,制造部加快曲率引擎和星际殖民舰的研发,军事部加强新城防御,防止M国的间谍渗透。”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让华国国家安全部加大对M国‘幽灵小队’的打击力度,绝不能让他们获取任何核心技术信息。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保卫华国,更是要带领人类文明踏入星际时代。”
此时,地球层面,M国的“反制技术联盟”刚刚公布了防御系统的研发计划。他们并不知道,曙光新城已经掌握了外星文明的核心技术,距离星际航行只有一步之遥。
废土界的能量塔虽然毁灭,但它留下的技术财富,却为曙光新城插上了翅膀。一场跨越星际的探索即将拉开序幕,而M国等国的反制行动,在绝对的技术代差面前,注定只是徒劳。
指挥中心的全息屏幕上,星际坐标的光点闪烁着微光,仿佛在召唤着探索者们。林砚知道,人类文明的下一个征程,已经在眼前展开——而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浩瀚无垠的宇宙。
青穹界曙光新城的科研部,灯光彻夜未熄。超级计算机“盘古”的屏幕上,能量塔核心数据的解析进度条停留在78%,但仅这部分已足够让科研团队欣喜若狂——量子纠缠能量回路的优化方案落地,曲率引擎的能量转化率从97.8%跃升至99.5%,星核晶的能量损耗被压缩到0.5%以内,这意味着星际航行的核心障碍已初步扫清。
陈院士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指着屏幕上的引擎三维模型:“林指挥,赵将军,这是优化后的曲率引擎原型图。我们借鉴了能量塔的‘星纹晶格’结构,强化了引擎外壳的抗压性,同时用量子纠缠能量回路替代传统能量管道,现在引擎能稳定输出0.6倍光速,续航足以覆盖废土界与青穹界的往返,甚至能支撑短距离星际探测。”
“能量护盾技术呢?”林砚问道。
“还在研发阶段。”陈院士如实回答,“能量塔的护盾机制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需要同时实现‘能量吸收’和‘反向输出’,目前我们只能做出基础版的防御护盾,防御强度是星锐机甲现有护盾的3倍,能抵御常规能量武器攻击,但距离星际航行所需的全方位防护还有差距。”
林砚点了点头,他向来注重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先把现有技术落地。星刃-2型战斗机先换装优化后的曲率引擎和基础能量护盾,提升实战能力;同时将星核晶的低损耗能量技术,优先应用到华国的民生领域,让民众感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
就在这时,赵卫东的个人终端弹出一条推送,标题赫然是——《华国电磁脉冲震慑全球!六支航母封锁舰队瘫痪,海上贸易通道恢复》。点开后,是华国中央电视台的实时报道:沿海港口的货轮鸣笛启航,起重机繁忙作业,记者采访了一位刚被释放的货轮船长,他激动地说:“感谢国家的强大!M国舰队扣押我们的时候,以为这辈子都回不来了,没想到国家这么快就打破了封锁,这就是华国力量!”
“国内民众的反应彻底炸了!”赵卫东翻看着社交媒体的热搜,脸上满是笑意,“#华国电磁脉冲太牛了# #曙光新城是什么神仙基地# #此生无悔入华国# 霸占了热搜前二十,还有网友制作了星刃战斗机的CG动画,播放量破亿,大家都在猜测我们的新技术到底有多强。”
林砚也点开了相关报道,评论区里满是自豪与期待:“以前总听说M国航母多厉害,现在看来,在我们的新技术面前就是纸老虎!”“曙光新城到底研发出了什么黑科技?求官方揭秘!”“希望新技术能尽快用到民生上,比如让电费再降点,高铁再快点!”
还有不少科研工作者留言:“作为一名航天工程师,我能感受到华国的技术突破有多不容易,向曙光新城的科研团队致敬!”“如果需要技术支持,我愿意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加入曙光新城!”
陈院士看着这些评论,眼眶有些湿润:“我们搞科研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让民众过上好日子吗?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