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就從“總統夫人”開始吧。
總統夫人是我在病區裡關注的頭一個人。這名女病人幻想自己是總統夫人。在現實中,一個女人想要當上總統夫人,難度堪比登上月球,然而對精神病患者而言,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想象與現實之間不存在障礙。作為總統夫人,她舉手投足極具派頭,從不主動跟任何人說話,走起路來像國際名模那樣目不斜視,隻跟自己的寵物狗親近。雖然那隻名叫特迪的絨毛狗是個玩具仿制品,也絲毫不妨礙她的寵愛。“特迪——”病房裡不時傳來總統夫人嬌柔的喚狗聲,尾音拖得長長的,優雅尊貴。在現實生活中,她年近四十,依然是個待字閨中的資深“剩女”,那隻“比電影明星還要英俊帥氣”(夫人原話)的特迪狗才是她的“總統先生”。不幸的是,“特迪總統”不辭而别,突然蒸發,無情地抛棄了夫人。夫人常常像祥林嫂那樣自言自語地講述她跟特迪的往事,病房裡的人都聽膩了。大家深信不疑:特迪失蹤以前和女主人像情人一般相親相愛、耳鬓厮磨。
“你怎麼能那般狠心地把我丢下呢?特迪!”總統夫人常常獨自坐在角落裡,一邊暗自垂淚,一邊對着懷裡抱的絨毛玩具狗絮絮低語。“特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問。“那天,我在遊泳池裡突然暈厥,眼看就要溺死,特迪跳進水裡,竭盡全力把我拖上岸,自己卻再也沒有出來。”這是她講出來的版本之一,下次再問,她講出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版本,不過結局都一樣:迪特為了救她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病房裡的人都知道,特迪還好端端地活着,而且活得像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那樣尊貴無比,早已把夫人忘到九霄雲外了,夫人每天編織出動人的故事來,是為了自欺欺人,作為女人,她不能接受自己居然被一隻狗抛棄的殘忍真相。
病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禁忌,更沒有外面的正常人所遵循的繁文缛節,大家開門見山、心想事成:你想做大公司總裁,你就是總裁;你認為自己是全球首富,你就是首富。就像《聖經》上所說的那樣,“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在精神病院裡,瘋子說我是上帝,于是他便是上帝。醫生的職責則是,千方百計地讓一個自認為是上帝的人明白自己不是上帝,而是個肉體凡胎的普通人。問題在于,要攻破瘋子的“城堡”并非易事,有時最權威的醫生把所有的技術手段都用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也無濟于事。我雖性情沉郁,住進這瘋子雲集的醫院以後也變得落拓不羁起來,從這間病房出來踱進那間,跟這個談談東,又跟那個扯扯西,像個地道的人來瘋。病人們跟我交談的話題,大多無關日常瑣屑之事,開口即直逼終極天問般的哲學命題。比如,我們死了以後要到哪裡去?鬼長什麼模樣?你的夢飛跑時你能把它追回來嗎?你夜裡睡覺時活着嗎?我們死後再見面你能認出我來嗎?天堂距離地獄有多遠?魔鬼全都住在地獄裡嗎?誰拿着天堂的鑰匙?上帝派你來世界上幹什麼?這些在正常人聽來不着邊際的瘋話,在這裡,都是被兢兢業業進行探讨的日常話題。
由于長期用藥的緣故,患者們的生物本能主要集中在吃上。隻有在“吃”的時候,她們才會顯出固有的生動。在日複一日重複刻闆的時光裡,病人們最興奮的事情是吃零食。每周兩次,每次的半下午時分,是患者們的例行零食時段,這對病人而言堪稱“歡樂的浪花”。大家像鴨子那樣被集中于餐室,先排排坐定,然後聽到點名領取屬于自己的零食袋。零食由患者各自的家屬送來,裝在一隻隻貼着名字的塑料包裡。不過,并非全部患者都榮幸地擁有屬于自己的零食袋子,有的患者住院時間太久,家人長期不來探視,便沒有零食可領;有的患者雖偶有家屬探視,由于經濟狀況欠佳,或家人對患者的感情日漸淡漠,那這位患者也未必會有零食可享。于是,在這樣的時刻,便有人吃、有人看了。擁有零食的患者眼裡流露出富翁般的驕傲,如同成功人士那樣,那些兩手空空的患者,則如同遭遇霜打一般滿臉羨慕和絕望,小小的零食袋子在這裡竟成了“階層”的标志。然而,也恰在此時,病房裡最動人的一幕出現了:擁有零食的富翁們和沒有零食的無産者開始互動,富翁與富翁之間也開始以物易物,非等價交換。互動的方式很簡單也很原始,直接用手,或者幹脆用嘴巴和牙齒進行。比如,某富翁正在享用香腸,一個無産者走過來緊盯香腸,表現出對香腸的濃厚興趣,富翁就會善解人意地舉起香腸,慷慨大方地送至無産者嘴邊,讓對方分享一口。再比如,某富翁正在暢飲可樂,一個無産者走過來饞涎欲滴地緊盯飲料罐,富翁就會舉起罐子,讓對方痛飲一口。零食時段的絕大部分“交易”都這樣直接完成,我甚至吃驚地看到了一幕更加動人的情景:有個患者從自己的袋子裡掏出來半隻西瓜,當時的季節,西瓜屬于珍貴稀罕物,鮮紅的瓜瓤立刻引來成群的圍觀者。由于沒有刀勺之類的工具(“刀勺”均屬可能用來自傷的危險品,不允許攜帶使用),于是,那個富翁直接用手指摳挖着和大家共同分享這難得的美味。
對于病區裡那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豆豆,幾乎所有患者的零食袋子都無條件地對她開放。顯然,天然的母性在這些女病人身上依然存在,小豆豆像隻活潑可愛的麻雀,看到誰的面前放着袋子,就跑來直接把小手探進去,摸出喜歡的東西塞進嘴裡吃掉,摸出不合口味的就再丢回去,袋子的主人都予以默許。不過,其樂融融之中,亦有異數存在。我注意到,一個氣質典雅的高個子女人,幾次把手伸向别人,均遭遇無聲拒絕。無論身材還是容貌,她都堪稱美女,年齡不超過三十五歲,油亮的長發整齊地披在雙肩,那千篇一律的藍條條病号服穿在她身上居然别具意韻。我禁不住想,這女人是遭遇了怎樣的悲劇才被關進這鬼地方來的?為什麼她居然沒有零食袋子呢?看到她一次次遭到拒絕,我為她感到十分難堪,忍不住厚着臉皮,從一個患者手中讨得兩塊雪餅遞至她手中道:嘗嘗這個?女人接過去認真品享起來,我轉過身去不好意思再望着她。
有一次,我也應邀湊在别人的碗邊分享了一口玉米糁,請我品嘗玉米糁的是個患了“鐘情妄想症”的女人,名叫王曉萌。她三十出頭,常常對着一張照片喃喃泣訴:“海濤,我愛你。我愛你呀海濤!”我端詳過被她日夜緊攥的照片,那男人相貌平平、氣質庸常,不過,愛情這玩意兒從來不講道理和邏輯。我武斷地認為,她不是鐘情妄想症患者,應該叫“愛情宗教狂”。這女病區裡相當一部分患者把自己弄成瘋子,都是患了拿愛情當宗教的“愛情魔怔病”。在精神病院裡,治療愛情魔怔病最有效的辦法是藥物抑制,也隻有藥物才能像滅火劑一樣剿滅女瘋子們心中那熊熊燃燒的情愛烈焰。王曉萌已經在裡面住了兩年,藥片服下好幾斤了,仍然沒有忘卻那個平淡無奇的男人也算是奇迹,這不禁使我對愛情這勞什子刮目相看。我思忖,自己是否應該對“愛情宗教狂”們擊節鼓掌才對呢?這樣想着,我忍不住問王曉萌:“海濤在哪裡?你愛他什麼?”王曉萌怔怔地望着我,保持石頭般的沉默。我又問:“那個名叫海濤的男人,他知道你在這裡天天想念着他嗎?”毫無預兆地,王曉萌突然大聲尖叫起來:“讓我出去啊!我要去見海濤!海濤,你等着我!”王曉萌的尖叫聲引來了幾個身穿白衣的護士,她們有的拿着針管,有的端着水杯拿着藥,看到護士,王曉萌絕望地哇哇大哭起來,我也突然想起來自己頭一次被逼服藥的情景。
服藥都是在飯後。護士高聲叫喊“開飯了”,然後像驅趕鴨子那樣,把各個病房的患者們往外驅逐着。病區和過道中間夾着個不大的空間,裡面擺放着若幹排簡易連體桌椅,這便是病人的餐室。那天的飯食很簡單,每人一個包子、半碗稀飯。我看看歪臉撇嘴的包子和色澤暧昧的稀粥,又瞧瞧胡亂堆放着的公用碗筷,感覺調動不起胃口,想回到自己的床位去,卻發現餐室的門被鎖死了。在這個封閉病區,到處都是鎖,每個狹小的空間都要嚴密封閉,醫護人員随身攜帶鑰匙,即開即鎖,幾秒鐘都不敢疏忽。由于飯食簡單,就餐時間很快結束,大家又像鴨子那樣開始排隊服藥。
護士如同老師上課點名那樣,叫到誰的名字,誰便走到護士站的窗口前,一個護士把該吃的藥片遞至病人手中,病人在另外兩名護士的嚴密監控之下把藥片吞進嘴裡,當着護士的面咽下,再随即喝上一大口水,以确保藥片送抵腹中,再然後,還要把嘴巴張開,吐出舌頭,接受護士檢查,護士确信藥片沒有偷藏在舌根底下才會放病人過關。病人都像幼兒園小朋友那般乖馴聽話。我原本想,自己剛進來,隻跟醫生打了個簡單的照面,許多問題尚未來得及理清,比如,我究竟有沒有病還有待确認,應該沒有藥片要服。誰知,我的名字還是被毫無疏漏地點到了,我本能地抗拒道:“我不吃藥!”此前我早就聽說,精神類的藥物服用到一定量,人就會變成泥塑木雕。不管怎麼苦痛,我都想作為一個“人”活着,于是口氣很堅決地說道:“我不吃藥!”
“為什麼不吃?”護士瞪大了眼睛。
“我不認為自己有病,怎麼可以随便開藥給我吃呢?”
“大夫既然開了藥,你就必須吃。”
“這藥是治療什麼病的請你先給我解釋清楚!”
“治什麼病的大夫知道,我沒有義務解釋。”
“可我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啊!”
“你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這就是你的病!”
此刻,我還不知道,“藥”乃是精神病院的首要法寶,相當于捆綁病人的腳鐐和手铐。把人變成百依百順的小綿羊,這是精神病院的當務之急。“我不吃藥!”我很堅決地說。
“藥在這裡,你必須吃!”
“不,我堅決不吃。除非說明我患了什麼病,并拿出依據來。”
“你不肯服藥,這就足以證明你有病,而且病得不輕!”
周圍的患者也紛紛勸說:“吃吧,吃吧,住在這裡哪能不吃藥呢?你不吃,保安就會拿約束帶把你捆起來,撬開你的嘴巴,把藥灌進去,你不吃也得吃!”于是,我最終還是像白癡那樣聽話地把藥服下了。
3
就從“總統夫人”開始吧。
總統夫人是我在病區裡關注的頭一個人。這名女病人幻想自己是總統夫人。在現實中,一個女人想要當上總統夫人,難度堪比登上月球,然而對精神病患者而言,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想象與現實之間不存在障礙。作為總統夫人,她舉手投足極具派頭,從不主動跟任何人說話,走起路來像國際名模那樣目不斜視,隻跟自己的寵物狗親近。雖然那隻名叫特迪的絨毛狗是個玩具仿制品,也絲毫不妨礙她的寵愛。“特迪——”病房裡不時傳來總統夫人嬌柔的喚狗聲,尾音拖得長長的,優雅尊貴。在現實生活中,她年近四十,依然是個待字閨中的資深“剩女”,那隻“比電影明星還要英俊帥氣”(夫人原話)的特迪狗才是她的“總統先生”。不幸的是,“特迪總統”不辭而别,突然蒸發,無情地抛棄了夫人。夫人常常像祥林嫂那樣自言自語地講述她跟特迪的往事,病房裡的人都聽膩了。大家深信不疑:特迪失蹤以前和女主人像情人一般相親相愛、耳鬓厮磨。
“你怎麼能那般狠心地把我丢下呢?特迪!”總統夫人常常獨自坐在角落裡,一邊暗自垂淚,一邊對着懷裡抱的絨毛玩具狗絮絮低語。“特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問。“那天,我在遊泳池裡突然暈厥,眼看就要溺死,特迪跳進水裡,竭盡全力把我拖上岸,自己卻再也沒有出來。”這是她講出來的版本之一,下次再問,她講出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版本,不過結局都一樣:迪特為了救她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病房裡的人都知道,特迪還好端端地活着,而且活得像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那樣尊貴無比,早已把夫人忘到九霄雲外了,夫人每天編織出動人的故事來,是為了自欺欺人,作為女人,她不能接受自己居然被一隻狗抛棄的殘忍真相。
病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禁忌,更沒有外面的正常人所遵循的繁文缛節,大家開門見山、心想事成:你想做大公司總裁,你就是總裁;你認為自己是全球首富,你就是首富。就像《聖經》上所說的那樣,“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在精神病院裡,瘋子說我是上帝,于是他便是上帝。醫生的職責則是,千方百計地讓一個自認為是上帝的人明白自己不是上帝,而是個肉體凡胎的普通人。問題在于,要攻破瘋子的“城堡”并非易事,有時最權威的醫生把所有的技術手段都用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也無濟于事。我雖性情沉郁,住進這瘋子雲集的醫院以後也變得落拓不羁起來,從這間病房出來踱進那間,跟這個談談東,又跟那個扯扯西,像個地道的人來瘋。病人們跟我交談的話題,大多無關日常瑣屑之事,開口即直逼終極天問般的哲學命題。比如,我們死了以後要到哪裡去?鬼長什麼模樣?你的夢飛跑時你能把它追回來嗎?你夜裡睡覺時活着嗎?我們死後再見面你能認出我來嗎?天堂距離地獄有多遠?魔鬼全都住在地獄裡嗎?誰拿着天堂的鑰匙?上帝派你來世界上幹什麼?這些在正常人聽來不着邊際的瘋話,在這裡,都是被兢兢業業進行探讨的日常話題。
由于長期用藥的緣故,患者們的生物本能主要集中在吃上。隻有在“吃”的時候,她們才會顯出固有的生動。在日複一日重複刻闆的時光裡,病人們最興奮的事情是吃零食。每周兩次,每次的半下午時分,是患者們的例行零食時段,這對病人而言堪稱“歡樂的浪花”。大家像鴨子那樣被集中于餐室,先排排坐定,然後聽到點名領取屬于自己的零食袋。零食由患者各自的家屬送來,裝在一隻隻貼着名字的塑料包裡。不過,并非全部患者都榮幸地擁有屬于自己的零食袋子,有的患者住院時間太久,家人長期不來探視,便沒有零食可領;有的患者雖偶有家屬探視,由于經濟狀況欠佳,或家人對患者的感情日漸淡漠,那這位患者也未必會有零食可享。于是,在這樣的時刻,便有人吃、有人看了。擁有零食的患者眼裡流露出富翁般的驕傲,如同成功人士那樣,那些兩手空空的患者,則如同遭遇霜打一般滿臉羨慕和絕望,小小的零食袋子在這裡竟成了“階層”的标志。然而,也恰在此時,病房裡最動人的一幕出現了:擁有零食的富翁們和沒有零食的無産者開始互動,富翁與富翁之間也開始以物易物,非等價交換。互動的方式很簡單也很原始,直接用手,或者幹脆用嘴巴和牙齒進行。比如,某富翁正在享用香腸,一個無産者走過來緊盯香腸,表現出對香腸的濃厚興趣,富翁就會善解人意地舉起香腸,慷慨大方地送至無産者嘴邊,讓對方分享一口。再比如,某富翁正在暢飲可樂,一個無産者走過來饞涎欲滴地緊盯飲料罐,富翁就會舉起罐子,讓對方痛飲一口。零食時段的絕大部分“交易”都這樣直接完成,我甚至吃驚地看到了一幕更加動人的情景:有個患者從自己的袋子裡掏出來半隻西瓜,當時的季節,西瓜屬于珍貴稀罕物,鮮紅的瓜瓤立刻引來成群的圍觀者。由于沒有刀勺之類的工具(“刀勺”均屬可能用來自傷的危險品,不允許攜帶使用),于是,那個富翁直接用手指摳挖着和大家共同分享這難得的美味。
對于病區裡那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豆豆,幾乎所有患者的零食袋子都無條件地對她開放。顯然,天然的母性在這些女病人身上依然存在,小豆豆像隻活潑可愛的麻雀,看到誰的面前放着袋子,就跑來直接把小手探進去,摸出喜歡的東西塞進嘴裡吃掉,摸出不合口味的就再丢回去,袋子的主人都予以默許。不過,其樂融融之中,亦有異數存在。我注意到,一個氣質典雅的高個子女人,幾次把手伸向别人,均遭遇無聲拒絕。無論身材還是容貌,她都堪稱美女,年齡不超過三十五歲,油亮的長發整齊地披在雙肩,那千篇一律的藍條條病号服穿在她身上居然别具意韻。我禁不住想,這女人是遭遇了怎樣的悲劇才被關進這鬼地方來的?為什麼她居然沒有零食袋子呢?看到她一次次遭到拒絕,我為她感到十分難堪,忍不住厚着臉皮,從一個患者手中讨得兩塊雪餅遞至她手中道:嘗嘗這個?女人接過去認真品享起來,我轉過身去不好意思再望着她。
有一次,我也應邀湊在别人的碗邊分享了一口玉米糁,請我品嘗玉米糁的是個患了“鐘情妄想症”的女人,名叫王曉萌。她三十出頭,常常對着一張照片喃喃泣訴:“海濤,我愛你。我愛你呀海濤!”我端詳過被她日夜緊攥的照片,那男人相貌平平、氣質庸常,不過,愛情這玩意兒從來不講道理和邏輯。我武斷地認為,她不是鐘情妄想症患者,應該叫“愛情宗教狂”。這女病區裡相當一部分患者把自己弄成瘋子,都是患了拿愛情當宗教的“愛情魔怔病”。在精神病院裡,治療愛情魔怔病最有效的辦法是藥物抑制,也隻有藥物才能像滅火劑一樣剿滅女瘋子們心中那熊熊燃燒的情愛烈焰。王曉萌已經在裡面住了兩年,藥片服下好幾斤了,仍然沒有忘卻那個平淡無奇的男人也算是奇迹,這不禁使我對愛情這勞什子刮目相看。我思忖,自己是否應該對“愛情宗教狂”們擊節鼓掌才對呢?這樣想着,我忍不住問王曉萌:“海濤在哪裡?你愛他什麼?”王曉萌怔怔地望着我,保持石頭般的沉默。我又問:“那個名叫海濤的男人,他知道你在這裡天天想念着他嗎?”毫無預兆地,王曉萌突然大聲尖叫起來:“讓我出去啊!我要去見海濤!海濤,你等着我!”王曉萌的尖叫聲引來了幾個身穿白衣的護士,她們有的拿着針管,有的端着水杯拿着藥,看到護士,王曉萌絕望地哇哇大哭起來,我也突然想起來自己頭一次被逼服藥的情景。
服藥都是在飯後。護士高聲叫喊“開飯了”,然後像驅趕鴨子那樣,把各個病房的患者們往外驅逐着。病區和過道中間夾着個不大的空間,裡面擺放着若幹排簡易連體桌椅,這便是病人的餐室。那天的飯食很簡單,每人一個包子、半碗稀飯。我看看歪臉撇嘴的包子和色澤暧昧的稀粥,又瞧瞧胡亂堆放着的公用碗筷,感覺調動不起胃口,想回到自己的床位去,卻發現餐室的門被鎖死了。在這個封閉病區,到處都是鎖,每個狹小的空間都要嚴密封閉,醫護人員随身攜帶鑰匙,即開即鎖,幾秒鐘都不敢疏忽。由于飯食簡單,就餐時間很快結束,大家又像鴨子那樣開始排隊服藥。
護士如同老師上課點名那樣,叫到誰的名字,誰便走到護士站的窗口前,一個護士把該吃的藥片遞至病人手中,病人在另外兩名護士的嚴密監控之下把藥片吞進嘴裡,當着護士的面咽下,再随即喝上一大口水,以确保藥片送抵腹中,再然後,還要把嘴巴張開,吐出舌頭,接受護士檢查,護士确信藥片沒有偷藏在舌根底下才會放病人過關。病人都像幼兒園小朋友那般乖馴聽話。我原本想,自己剛進來,隻跟醫生打了個簡單的照面,許多問題尚未來得及理清,比如,我究竟有沒有病還有待确認,應該沒有藥片要服。誰知,我的名字還是被毫無疏漏地點到了,我本能地抗拒道:“我不吃藥!”此前我早就聽說,精神類的藥物服用到一定量,人就會變成泥塑木雕。不管怎麼苦痛,我都想作為一個“人”活着,于是口氣很堅決地說道:“我不吃藥!”
“為什麼不吃?”護士瞪大了眼睛。
“我不認為自己有病,怎麼可以随便開藥給我吃呢?”
“大夫既然開了藥,你就必須吃。”
“這藥是治療什麼病的請你先給我解釋清楚!”
“治什麼病的大夫知道,我沒有義務解釋。”
“可我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啊!”
“你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這就是你的病!”
此刻,我還不知道,“藥”乃是精神病院的首要法寶,相當于捆綁病人的腳鐐和手铐。把人變成百依百順的小綿羊,這是精神病院的當務之急。“我不吃藥!”我很堅決地說。
“藥在這裡,你必須吃!”
“不,我堅決不吃。除非說明我患了什麼病,并拿出依據來。”
“你不肯服藥,這就足以證明你有病,而且病得不輕!”
周圍的患者也紛紛勸說:“吃吧,吃吧,住在這裡哪能不吃藥呢?你不吃,保安就會拿約束帶把你捆起來,撬開你的嘴巴,把藥灌進去,你不吃也得吃!”于是,我最終還是像白癡那樣聽話地把藥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