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第1章 一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一個咖啡館裡面對面的坐着。男的說:我差一點沒認出你,變化真大。女的說:是的,變化真大,但我覺得你沒怎麼變,一眼就認出來了呢男的又說:有30多年了吧?女的說:整整40年,我記着呢,我們40年沒有見過面那一年
停了片刻。那女人看着男人緩緩的說:怎麼現在才來找我?我,我等了你這麼多年
20世紀中葉。平靜而穩定的社會正在有條不紊地踏着他的腳步運行,在這風平浪靜的表層裡暗中湧動着一股激流。這股激流以超出人們難以想象的能量,蓄勢待發。它的爆發不亞于一顆能量巨大的原子彈,所蘊含的當量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1965年夏,炎熱的季節,靜靜的夜晚。一輪明月灑下的銀光映照在這座寂靜的大院裡。
這是一座怎樣的大院?我們有必要全面了解一下。
那年,這座城市裡有好多老式建築。在這條胡同裡,就有好幾座老式的院落,其中有一座院子是這樣的。在南北走向的胡同深處,這座院落的大門向西開着。院落地勢很高,院落的大門口外有幾層石闆的台階。具體是幾層?七八層吧,沒有太多的人注意。拾級而上,門洞的進深将近有五六米。大門的兩旁各立着鼓狀的石墩。顯然,最早住在這座大院的主人是一員武将。走過門洞10米左右,迎面是一個大影壁,影壁上面雕刻着一個大大的福字。挨着影壁的左面是一個寬大的門廊,穿過這個門廊便進入大院。
那時候這座大院保存的還算是基本完好。門楣門柱門檻基本都在。所說的門楣就是正門上方門框上的橫梁。一般都是粗重實木制就。按古代建制,隻有朝廷官吏所居,官邸官府才能在正門之上标示門楣。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準有門楣的,哪怕你是大戶人家富甲一方沒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樣不能在宅門上标示門楣。再加上門前台階的級數約有七八級。相傳這座院子裡住過總督或者是其他的大官,可見早年其顯赫的程度。
這是一座省會城市。現在在這個院子裡居住的是省公安廳和省檢察院的幹部。這些幹部裡,本市的人少,大多都是其他省市随軍轉業到地方上的外地人。院子裡居住的人口音比較雜,真可謂南腔北調。
走過門廊,映入眼前的就是一個大院。一個大大的四合院。在這個大大的四合院裡,竟然人為的分成了前院和後院。大院中間夾了一段高高的隔牆,隔牆中間有一個月亮門。這面牆把這座大院分成了前院和後院。對面牆應當是後人建的。什麼原因?筆者不得而知。總之這面牆的出現給這座大院增添了一些神秘感。穿過月亮門進入後院。所以前院沒有北房,後院沒有南房。前院隔牆的東北角和西北角處,各栽着一棵大槐樹。樹幹疤痕累累,樹身枝繁葉茂,樹齡至少在50年以上。大樹粗壯的要兩個小孩子才能抱得過來。不知什麼緣故,這樣的一座院落裡竟然種了槐樹,讓人感覺有些奇葩。然而更奇葩的還在後面
前院的一排南房屋後面房牆與院牆之間的空地上種着一排桑樹。整排房屋後面長長的空地上大約種了有10來棵桑樹。每年到春蠶破卵出殼的時候,孩子們便跑到屋後的樹下,爬到樹上摘采嫩嫩的桑芽喂他們的蠶寶寶。隻聽老人們說過這些桑樹影響這個院子的風水。至于影響怎樣的風水,沒人細打聽,因為這屬于封建迷信,是被禁止傳播的。更何況它是種在院子房屋的後面。桑葚熟了,有大量的桑葚供人們品嘗。這些桑樹就默默的與人們相伴成長。
穿過前院的月亮門,來到後院。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假山。假山是用山石和土堆砌成的。圍繞假山是用磚砌成的一米高的圍牆。這座假山面積還不小,差不多占了大半個院子的中央。山上種了一些松柏萬年青之類的矮樹。在這些數中竟然有兩棵棗樹。一顆是坡棗,另一顆是靈棗。靈棗成熟比較早,不到收獲的季節還沒有長紅就給孩子們用竹杆打下,或者爬到樹上摘了吃。因為這些棗樹也說不上是誰家的。在院中央隔着誰家的門也不是太遠,又不是太近,無法判斷歸哪一家所有。那個坡棗的命運好一點。一般來說長得成熟了,院子裡的大人們開會商量打下的棗子全院分。當然這就沒有前院的份兒了。
每到夏日,人們在院裡的大樹下歇涼。孩子們在假山上玩耍。到夜晚知了聲以及昆蟲的聲音響徹一片。在寂靜的夜裡唱着和聲。人們拿着涼席鋪在院裡的地上,望着星空,聽着昆蟲們的交響曲。有的大人還給孩子們講一些故事,那都是對生活的憧憬,對未來的一些向往。前院住着一對年輕的教師夫婦,閑暇時也會湊到後院來與後院的人聊天。女教師會給孩子們講一些童話故事,常常把孩子們講入夢鄉
這座大院前後兩個院子加起來一共住着十幾戶人家,七八十口人,簡直就是一個小社會。院裡的屋子全是清一色的大瓦房。房屋高大寬敞,屋内冬暖夏涼。
房屋房建的是徽式建築。徽式建築的特點包括馬頭牆,圍合式院落,朱紅色的大門,镂空的花窗,石雕,木雕,磚雕,陂屋頂飛檐和四合院。盡管在這個院子裡這些特點都具備,朱紅色的大門因年代久遠已變成紫黑色。房屋镂空的花窗基本上保存的還算完好,隻不過是由花窗上的紙換成了現在的玻璃,使屋裡顯得更加明亮。青磚黛瓦依舊在。殘缺的飛檐以及斑駁的牆壁,給人的感覺總是少了對這座大院的呵護。不過此時的大院還是幸運的。但這種幸運沒能堅持太久。
我們說過好似一座大院被人為地分成了前院和後院。并非一開始就是設計這座大院的人這樣設計的。因為按照建築格律,這種建築是有悖風水的。追究起來這座建築應當是在清末民初所建,那是的整個國家都是亂糟糟的,大院的建築或多或少可能也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也許是為了居住上的方便,才在大院的中央砌了一道牆,隔成了裡院和外院。還有現在住在這個大院裡的人大都是當年随軍南下,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的軍人。他們留在地方後,大多都進了公檢法系統。再就是那時的共和國需要這些新生的力量,他們帶了一身正氣雄赳赳氣昂昂的沖進了這座大院,成了這座大院的主人。對于什麼所謂的風水之類的講究,基本上是聞所未聞。
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住在這個院裡的各色人物。這座分為裡院和外院的大院,要先從裡院說起。因為這裡住的大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些地位的。
從外院穿過月亮門向左拐,是一排西方共5間。三間正房兩間偏房。偏房的西南角是一間廁所。裡院共有兩間廁所,這邊這間是女廁。五間西房裡住的是省檢察院的一位檢察長和他的家人。檢察長姓張,名子東。年近六旬的他身材較高,身闆筆直,頭發花白,目光炯炯,性格極其溫和,說話幽默,喜歡開玩笑。他和他的妻子共生了6個女兒。分别取名為大鳳二鳳三鳳四鳳五鳳。最後一個女兒叫領弟,因為他盼着有個兒子。并且經常拿6個女兒來說事兒:我就這個命,盼什麼不來什麼。老天爺就是這麼安排的絕戶命。說完他開心的哈哈大笑起來。
檢察長張子東的女兒一個比一個漂亮。這裡我們着重介紹的是大鳳和二鳳。大鳳20歲,二鳳17歲。倆女兒長得身材高挑,身材勻稱,皮膚白皙,膚如凝脂,如同含苞待放的鮮花,嬌豔欲滴。
檢察長張子東的女兒一個比一個漂亮。這裡我們着重介紹的是大鳳和二鳳。大鳳20歲,二鳳17歲。倆女兒長得身材高挑,身材勻稱,皮膚白皙,膚如凝脂,如同含苞待放的鮮花,嬌豔欲滴。
大鳳高中畢業後,由她父親安排到檢察院工作。大鳳長得白,長得漂亮。她的美貌不單單在這個大院就是在這條街也是出了名的。就是在檢察院的美女中也是屈指可數的。20歲這年她嫁給了省法院副院長黃一鳴的兒子黃國英。黃一鳴家有兩個兒子,院裡的三間北房供他們住。大鳳和黃國英結婚後住一間。因為張子東和黃一鳴是鄰居,他們又都在同一個大院裡住。大鳳有的時候趁黃國英出差不在家的時候就跑到西屋這邊來陪父母住。大鳳是張子東6個女兒之中最漂亮的一個。尤其是婚後身材越發顯得凹凸有緻,臉頰上不時泛起淡淡紅暈,越發顯得青春蕩漾,走路時擺動着窈窕的身姿,被全身的荷爾蒙包裹,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每當走到街上沖擊着人們的視線。街上的行人都會禁不住的贊歎一聲。啧啧啧,好一朵漂亮的花!
大鳳性格柔弱,不怎麼愛說話,這一點和她的妹妹二鳳截然相反。二鳳性格潑辣,快人快語愛出風頭。正在上高中的二鳳已經大有名氣,長得漂亮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學習非常的優秀,在班裡是學習幹部,在學校是校刊的主要編輯之一。并且她的文筆極佳,經常寫一些詩歌散文小說發表在校刊裡。這為她日後走向文壇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有花就會招蜂惹蝶。院裡的小夥子們以及學校的男生們目光都盯着亭亭玉立的二風。這當然也讓身為檢察長的張子東心中暗暗得意。有本事你們就去追吧,反正女兒早晚會嫁人的。當然他的心願還是希望女兒和院裡的同事們的孩子結成兒女親家。因為都在一個系統又住在一起,互相都熟悉,好多事情不用遮掩。大鳳不就是和法院副院長的兒子結婚了嗎?一家人親上親。轉念一想自己也快要休養了,休養後抱個外孫頤養天年,倒也是人生樂事。
說到追求二鳳的小夥子們倒也有幾個,但他們不是後院的,而是前院的。這些小夥子們對剛剛成年的二鳳産生了非分之想,倒也不是非分之想,更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而是内心深處的愛慕。他們都想着跟她近距離的接觸接觸,仔細端詳一下那粉嫩的臉龐。更想讓二鳳那錐子一樣的目光刺一下自己。從那張生動的面容裡尋找那心裡砰砰亂跳的回音,進而勾起青春躁動的幻想。熟料這些年輕的後生們都沒有讀懂耳二鳳的心思。這小丫頭的心裡有一個大的幻想。她可不想找這些默默無聞的男孩子們。她的心願就是想嫁給一個科學家,她内心深處最崇拜的就是科學家。然而這位科學家在她18歲當年來到了這個大院。當然那時他還不是科學家,後來呢,也許是也許不是,無論是與不是都是二鳳一生的情愫。
外院的住戶比較雜亂,不像内院裡住着公檢法的幹部。外院除了住着一對年輕的教師外,還有其他的各色人等。住在外院最東邊南屋的一間小偏房裡,是一位老人。這間偏房子的東邊是一間廁所,男女共用。小南屋裡住的這位老人70歲左右孤身一人。老人慈眉善目,白白的胖胖的總是樂呵呵的,跟院裡的鄰居們相處的特别好。胖老頭性高,他幾乎白天都在家裡。平時沒事不外出,隻是一個人在家裡呆着。高老頭特别喜歡孩子,院裡的孩子們都喜歡去他屋裡玩兒。他自己會熬制糖果,常常做好了給孩子們吃。孩子們吃着他的糖果開心的叫着他高爺爺。高老頭慈祥的抿着嘴樂。高老頭是一個天主教徒,因為離這條胡同不遠處有一座天主教堂。高老頭還是這個教堂的一位神職員工。每天早晨天不亮,他嘴裡哼着經文,慢悠悠的去教堂。他每天去教堂的時辰非常的準,院裡的鄰居們聽到他的哼唱就知道是早晨幾點了。他一般上午10點左右回來,街上和院裡都非常的寂靜,大人們去做工,孩子們去上學,隻有一些家庭婦女在自己的家裡做着事情。那時候城裡的人還很少,街上也看不到幾輛車。高老頭從寂靜的街上走回寂靜的大院。身上披灑着陽光,嘴裡依舊念念有詞,滿滿溫和的走回自己的小屋。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教徒,沒有什麼收入,他唯一的收入就是教堂給他一些微薄的薪水,而這些薪水大都給孩子們做了糖吃。院裡的女人們經常互相念叨他靠什麼生活?每天還這樣樂呵的。他給這些女人們帶來一些神秘的色彩。
有時候大鳳二鳳也去高老頭的小屋裡看看,在那裡坐一坐。高老頭就給她們講一些聖經的故事。高老頭不太會講故事,隻不過這些故事平常她們不大聽得到,倒也顯出幾分神秘的新鮮感,年輕人喜歡聽新鮮事物。
“高爺爺哪天帶我們去教堂看看吧。”二鳳望着講故事的高老頭說道。
高老頭微微笑笑:“好呀好呀,給你爸媽說說看,看他們願不願意讓你們去。一般來說,你們這樣的家庭是不願意讓你們去的。”
二鳳又問:“為什麼呢?”
高老頭又笑笑:“不為什麼,反正是他們不大願意讓你們去就是了,回去問問,問好了我帶你們去。”于是他把打開的聖經合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望着牆上陳舊的聖母畫像在胸前畫了十字。阿門!
這幅聖母畫像特别像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這幅油畫是法國一個傳教士帶來的。當然它不是拉斐爾的原作。但這幅畫把聖母畫得非常的生動栩栩如生。據高老頭說,這是法國一位水平很高的油畫畫家作的。後來由這位傳教士帶來中國。那時的高老頭還不是現在的高老頭。而是一位年輕的虔誠的中國青年。傳教士看到這位中國青年如此的虔誠的信奉主,就把這幅畫給了當時的高姓青年。這位高姓青年當時喜極而泣。也許就是為了這幅畫,這位中國青年終身未婚。成了後來的高老頭
每當夜幕降臨,高老頭的屋内便燃起蠟燭。在聖母像旁一邊一隻擺着白色的蠟燭。高老頭不習慣的使用電燈。他就用蠟燭點亮這間簡陋的小屋。這間小屋充滿着靜谧的神秘感
老人看着蠟燭燃起的煙,看着在燭光映照下的聖母像,看着聖母懷抱中的小耶稣。聖象在蠟燭的騰雲駕霧裡時隐時現,老人便跟着聖母騰雲駕霧。他有時也會情不自禁的用顫抖的手去撫摸聖象。當他的手觸摸到聖母的臉時,手又會輕輕的顫抖一下,心靈也會跟着顫抖。他嘴裡念念道:多麼聖潔的皮膚,多麼聖潔的靈魂呐!時而轉念又想這是否有亵渎聖潔的神聖的臉龐?于是手又哆嗦着回來。在胸前畫着十字。
聖母本來是已婚未孕的少女,受神的感召,孕育了小耶稣來拯救人類。這一點老人深信不疑。暮的他的腦海裡浮現出17歲二鳳的形象,含苞欲放亭亭袅袅鮮豔欲滴。難道這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嗎?嗯嗯,天上的神仙也會把福祉降臨到人間,讓人們對生活多了一份念想。精神的念想老人享用了大半個世紀。實實在在的有血有肉的人間精靈老人在現實中看到了她的本來面目。他覺得二鳳就是聖母,是神賜予給他的。是神在他老了以後仍有青春的懵懂仍有生活活下去的勇氣。青春給了他生命的渴望倏忽間老人停下了思想,下意識的拿起了聖經,無意翻到了這一段:草必枯幹,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幹,花必凋殘,唯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他讀了一遍這部出自舊約《以賽亞書》的經典文句。又默默的念了幾遍,心中便釋然起來
高老頭又翻到聖經的這一段。聖經的創世紀,人類的邪惡。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神的兒子看見人的女兒美貌就随意選擇,娶來為妻。耶和華說,人既屬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有120年。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和人的女兒們交合生子
神的兒子和人的女兒們交合生子高老頭放回聖經心裡默默的念叨着這句。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兒們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