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向川覺察母親幫不了他,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誠信第一,今天訂出去那麼多貨,明天如果交不上那麼多,或者質量變差,向川這生意就别想做了。
想到這一層,向川推了飯碗,準備去周邊農村溜達一圈。
現在農村有些腦子活的,會種些需求高的農作物,而不是隻種些傳統的農作物。
但他們面臨一個問題——
銷售難。
這個時代交通還不那麼發達,更沒有網銷和直播幫助農民提高銷量。
好些菜都是爛在地裡沒人收。
有些擺攤出去賣的,銷量也不高。
向川想到了後世的訂單農業。
上輩子他在短視頻平台,刷到過不少鄉村因為訂單農業脫貧緻富的新聞。
雖然他現在沒能力做到那一步,但是模式他是能效仿的。
如果他能跟一個村簽訂合同,收購一個村的毛豆和花生。
不但能解決自己進貨難的問題,還能幫助農民增收。
何樂而不為?
向川把自己的想法一說,卻得到向存義的反對。
“不行,不行。”
向存義連連搖頭。
“雖說這兩天你東西賣得多,也訂出去貨了。但你說要做這麼大的買賣,我看還是欠考慮。”
“再說,我活這麼大歲數,也沒聽說過你這種幹法。”
“做那麼大,賠了咋辦?把咱這房子抵出去都不一定夠。再說,臉也沒處擱。”
李玉萍也猶豫。
她從沒做過這麼大的生意,再說自己男人多少也見過世面,他的估摸,應該是對的。
向川聽父母一唱一和地反對,第一感覺是自己和他們透露太多了。
當下訂單農業雖然已經起步,但在他們家這地界,一直沒形成規模。
聽過見過的人太少,自然就不容易被人相信。
聽過見過的人太少,自然就不容易被人相信。
向川想了想,換了一種方式跟父母解釋。
“爸媽,其實我剛才說太大了。這個事兒的核心,就跟我今天往出訂購毛豆花生一個道理。”
“我隻是跟周邊的農戶做預訂,這樣方便咱以後取貨賣貨。”
向川頓了頓,“我想好了,就從向家村開始。我爺我奶不也種毛豆花生麼?他們那個隊種的人也多,我先訂一些試試。”
李玉萍嘴一撇,“你能從你奶那拿一顆花生都算你能耐。”
向存義一聽臉上挂不住,“也不是後奶,你咋說話呢?”
李玉萍不屑。
“跟後奶有啥區别?咱家倆孩子,他奶除了給孩子拿過一回生芽的梨,還給過啥?”
向存義語塞。
他無從辯駁,他媽林帶娣不待見他,連帶着他的孩子也不被喜歡。
林帶娣啥樣,向川當然清楚。
他這不是往槍口上撞。
向家村是源城市周邊最古老的菜社,村裡人百十來年以種菜和賣菜為生。
向家村的菜好、便宜,是公認的。
隻是李玉萍和婆家有氣,不到萬不得已,她都不想踏進向家村一步。
不然,她必然也是要到向家村進菜的。
更重要的是,向川清楚地記得,上輩子中考後的暑假,源城市及周邊暴雨,向家村邊上的潦河發了洪水,沖跑了不少莊稼。
沙地透水,最适合種花生。
那一年,向家村的花生幾乎絕收。
上輩子,向川的爺爺冒雨摘花生,被洪水沖倒骨折了。
由于年歲大,醫院不給做手術,生生挺着。
向川的爺爺對向川一家蠻好的,隻是他被林帶娣管了一輩子。
林帶娣一吼,他就不敢吭氣了,對孫輩的愛也不太敢表現出來。
當然,這些向川不能和父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