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對大家都是相當寬容,回到家里無論出了什麼事情都會讓我們好好吃飯。
但是爺爺在那里又叫又鬧的,全家人本來高高興興給奶奶過生日享用這一餐,都去忙著勸爺爺了。
我們倆像是罰站似得呆在小院,接受了路過服務生的注視禮。他們可能會想,他們怎麼站在這真奇怪!要我說爺爺才奇怪。
其實爺爺奶奶要離婚不是一天兩天才出現的事情。
但令我驚訝的是,不,令我們全家驚訝的是,一般都是爺爺會有各種不滿意的地方找茬鬧離婚,奶奶在我記憶中這是第一次態度強硬的提離婚。
所以剛才奶奶平靜地說完這一句真的全家人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事情:原來奶奶也有受不了的一天。
爺爺奶奶當年是一個街道長大的,也可以算是青梅竹馬?后面經熟人撮合在一起組建了家庭。
但是小道消息是說其實我的太爺爺非常滿意他朋友的女兒也就是我奶奶,基本等兩人差不多長大的時候就拍板定了兩人的婚事。
爺爺那時候很不滿意這種做法,他在那時候喜歡的另有其人,要堅持自由戀愛。
雖然他和奶奶也是很熟悉的鄰居,但完全沒有心動的感覺,結婚要找個心愛的人才結婚。
被太爺爺狠狠教訓一番,再加上初戀離開去了別的地方,他終于才不情不愿的開始和奶奶相處。
結婚不情不愿所以老是鬧離婚勉強算是合情合理。
但最令人無語的是,他總是覺得我奶奶沒情調,沒文化,覺得我奶奶和他說不到一塊。
心理上覺得自己很孤獨沒有人陪他沒有人理解他,離婚是想要找個心靈伙伴。
可是要知道我奶奶也是正經學校畢業,不僅僅是識幾個大字而是會讀書很懂道理。
所以跟「沒文化」這個詞完全沒關系。
更何況大姑說,當年奶奶因為工作認真優秀,曾經有機會推薦到港大進修學習,但是最后不了了之,不知道為何沒去成。
客觀評價奶奶只是性格內斂文靜,不善言辭。畢竟堅持工作外還需要打理家事,照顧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精力。
在爺爺咬文嚼字、滿腹情懷的抒發時,奶奶沒有太大精力及時的回應他。
我在小時候看著爺爺的無理取鬧的時候,就很困惑,難道他要娶個大詩人大專家才會有共同語言嗎?
後來大家一分析我才發現,他就是有點文藝病。
就像現在提的「男人至死是少年」一樣,要有人配合他吟詩添茶一樣的過日子。
以前也經常不滿意但好歹還是有正經工作需要忙,現在閑下來后該病癥越發嚴重。
可是奶奶就是個想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不怎麼配合他的情調甚至有些無趣。
結婚之后堅持工作,操持著家庭柴米油鹽,照顧兩家父母,一起養大了我大姑大伯我爸三個子女。
現在子女們也是有了穩定的生活,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爺爺總是鬧離婚,他會嫌棄生活的各種事情,從最開始全家人的雞飛狗跳到現在的習以為常。
最嚴重的一次還是很久以前。
兩人吵到差點動手,我爸當時很擔心真的會離婚,直接哭著打電話給剛開始工作的大伯和上大學的大姑,難過地說了爸媽真要離婚了。
大伯大姑直接二話沒說專門請假回家來看看父母兩人感情是生什麼「病」了。
結果其實就是當時奶奶打掃家里,清理雜物舊書,不小心把爺爺愛的一本詩集散文書扔了,爺爺找不到就哭天喊地要離婚。
第2章
后面家里人說再給他買新的他又不愿意仔細說是什麼書,說新的怎麼可能和原來那本一樣。
搞得大家都很無語和頭疼,每次一提起來嘟囔著罵人。
奶奶當然也委屈,可道歉后看他又不同意買一本不知道是什麼的新書,就不想慣著他了,讓大伯和大姑回去了。
過日子完全不會風平浪靜,生活就是經常發生這種事情或者那種事情。
爺爺一不開心就要鬧離婚,結果他連離家出走的苦都不愿意吃,一鬧離婚就去睡書房,到了飯點準時又還出來吃著奶奶做的飯。
如此厚臉皮還要給別人臉色看的人,我真的開了眼界。
果然那次書房多睡了三天才平靜,確實比以往「嚴重」。
大家看奶奶沒生氣都松一口氣,只能多勸勸奶奶又教育教育爺爺。
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大家發現他其實也沒有非要離婚的決心,就是喜歡挑刺,把平靜的生活掀起~波瀾~
這波瀾就像一家人看著熱播電視劇片頭插播廣告一樣,無趣但習慣了,畢竟沒辦法跳過。
奶奶也會有煩了的時候,也會跟著嘲諷幾句,或者直接懟過去,
「你也沒什麼文化啊,大文豪先生,你寫了什麼大作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別不好意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