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认得我,甚至不用报名字就能熟练地打出我的病历号。

体检报告单上密密麻麻的箭头,就像一道道刺眼的指责,每次拿到手都要鼓起莫大的勇气。

那些超出正常范围的数据,时刻提醒我是个“不合格”的健康人,这种挫败感让我在人群中越发抬不起头。

每当看到别人健步如飞、活力四射,内心就会涌起强烈的自我怀疑: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就能拥有的健康,对我来说却如此遥不可及?

直到有一天,当我又一次因为胃痛蜷缩在急诊室,看着输液管里的药水一滴一滴落下,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被动地接受命运,我永远只能是个被疾病支配的“受害者”。

与其被这些烦恼压得喘不过气,不如主动出击,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来。

于是,我开启了漫长的“打怪升级”之路。

刚开始锻炼时,健身房里的器械对我来说就像外星科技。

跑步机上,别人轻松地跑着步,我却连快走五分钟都气喘吁吁,感觉肺都要炸了;尝试举哑铃,颤抖的手臂连最轻的重量都拿不稳,哑铃“哐当”落地的声音引得周围人频频侧目。

但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立刻逃回舒适区,而是给自己制定了“蚂蚁计划”——每天只比昨天多坚持一分钟,多举一次哑铃。

慢慢地,跑步机上的里程数开始增加,镜子里的自己也逐渐有了肌肉线条。

学习中医养生的过程更是状况百出。

第一次尝试艾灸,本以为能像视频里那样优雅从容,结果艾条刚靠近皮肤,火苗突然“轰”地窜高,吓得我手一抖,艾条直接掉在了大腿上。

那钻心的疼痛让我眼泪瞬间涌出,看着大腿上迅速鼓起的水泡,差点就想放弃。

但冷静下来后,我反而觉得好笑:连这点“皮肉之苦”都怕,还谈什么改变?

我开始认真研究艾灸的角度、距离,甚至用玩偶做“试验品”。

后来,当我能熟练地为朋友艾灸时,那段被烫伤的经历早已成了***的笑谈。

工作后,我把养生融入了日常。

午休时,当同事们趴在桌上小憩,我会在座位上练习八段锦;下午茶时间,别人点奶茶蛋糕,我却掏出自己泡的玫瑰普洱。

一开始,同事们投来异样的眼光,有人调侃我是“养生老干部”,还有人说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